华为鸿蒙自主操作系统(华为鸿蒙系统引领万物互联)

资讯 10个月前 千度
117 0 0

华为鸿蒙OS 4.0开发者Beta版第一期招募已经正式开始,首批支持的机型包括华为P60、P60 Pro、Mate 50、MatePad Pro 11英寸性能版等共8款设备。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华为迅速向用户推送了首批鸿蒙OS 4.0开发者Beta版的升级,进展非常迅速,安装包大小约为6.6GB。

这一消息对于华为用户来说无疑是个惊喜,他们可以尽早体验到鸿蒙OS 4.0带来的新功能和改进。安装包的大小相对较大,这也反映了鸿蒙OS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全面升级。

鸿蒙OS 4.0的推出标志着华为在自主操作系统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更多的创新特性。这也进一步巩固了华为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华为鸿蒙自主操作系统(华为鸿蒙系统引领万物互联)

6月2日,华为鸿蒙OS正式开启规模化推送,Mate 40系列等首批机型已经可以升级使用。众所周知,在美国科技封锁下,华为不但不能使用谷歌的GMS服务,连自研的5G芯片也不能继续生产使用,使得其去年下半年以来手机出货极度困难,国内外份额都丢失巨大,在手机出货排名榜上沦为“others”。正是在困境下,鸿蒙的大规模推送意义更大,不仅对于华为,且对整个中国电子产业摆脱关键技术“卡脖子”都意义重大。

鸿蒙并不是简单对标安卓、IOS的一个系统,更不是安卓的套壳,它是针对下一代物联网而诞生的。鸿蒙是华为发力软件生态的支点,是软硬件双轮驱动的联接点,其微内核、分布式、生态共享的架构为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所服务。鸿蒙生态的构建将直接受益鸿蒙研发供应商和HMS应用服务的开发者,将间接利好华为大生态的其他合作伙伴。如果鸿蒙能取得成功,有望进一步推动国产软硬件生态的繁荣。

鸿蒙是一款什么样的系统?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鸿蒙不是一款单纯的手机操作系统,而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手机只是其应用的一个方面。其首创将分布式架构用于终端OS,提出分布式软总线、硬件能力虚拟化等核心技术,倍受瞩目。

随着5G、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联网终端种类快速拓展、数量成倍增长,传统操作系统存在生态封闭、终端割裂、安全性欠缺等问题。对于IoT硬件厂商而言,由于没有统一的统信标准、接口,不同厂商的产品割裂,下游消费者需要下载大量APP,使用成本高且体验不佳。这也正是华为鸿蒙的目标与机遇。

2012年鸿蒙在华为中央软件研究院内部提出来之后最开始的定位便是面向IoT的操作系统,首要目标是用一套系统弹性搭载在各种大大小小的IoT硬件设备上,实现各IoT设备的系统统一。所以说,鸿蒙的目标不是替代安卓,它的愿景是实现万物互联。

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走到顶点,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触顶后连续4年下滑,但是毫无疑问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进程还会继续发展,当前的共识是,下一步是万物互联的IoT时代的到来,如果有新的操作系统能够把握住万物互联的机遇,降低软硬件结合的门槛,那么就有可能培育出一系列基于边缘硬件的爆款创新应用,从而把握住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行业生态话语权。

虽然鸿蒙不是一款单纯的手机操作系统,但是手机依旧是实现万物互联最重要的一个拼图,所以华为用1 8 N的战略,以期全场景覆盖。从业务逻辑上来分析,手机也应该是各类IoT设备中优先级较高的一种设备,因为手机与人的交互频度是分钟级,高频交互决定了它的流量价值,可以给整个万物互联时代的“超级终端”提供更多的流量入口和更自然更贴近于人的交互方式,因而手机始终是实现万物互联的最重要一块拼图。

图一:鸿蒙的发展历程

华为鸿蒙自主操作系统(华为鸿蒙系统引领万物互联)

来源:国元证券

鸿蒙具备三大特点

鸿蒙作为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系统,我们总结其具备三大显著特点:微内核、全场景、更安全。

首先来说微内核。鸿蒙采用微内核,并首次将分布式架构应用于终端OS,对应不同设备可弹性部署。微内核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内核功能,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比如线程调度,进程通信等,而把更多的系统服务(例如文件系统、内存管理、设备驱动等)放到用户态应用,形成一个个服务,等待其他应用的请求。以往的微内核系统,由于进程间通信的速度较慢以及由此导致的地址空间切换过于频繁,牺牲了一定的性能,而鸿蒙通过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确保交互体验流畅。在微内核结构中,所有与特定CPU和I/O设备硬件有关的代码,均放在内核及内核下的硬件隐藏层中,外核中的各种服务均与硬件平台无关,因而能灵活适配各种硬件设备。此外,由于微内核OS中,各模块之间通过进程间通信(IPC)互相联系,致使微内核OS能很好地支持分布式系统和网络系统。

当前鸿蒙架构中仍然保留了Linux内核,用以在生态建立初期的过渡阶段直接兼容安卓应用,这也是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正常过程,不应过度神化或者妖魔化鸿蒙系统。未来应用生态完善成熟后,则可完全依赖鸿蒙微内核。

再来说全场景。微内核的代码量只有Linux宏内核的千分之一,相较于宏内核,微内核的模块化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它可用于智慧屏、穿戴设备、车机、音箱、手机等设备,拥有灵活适配全场景的功能,实现一端设计,多端适配。从小到KB级别的Wi-Fi模组到GB级别的手机、电脑等终端,鸿蒙OS均能适配,更难得的是,鸿蒙可兼容所有的安卓应用以及所有Web应用。

得益于其分布式设计,鸿蒙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体验各类设备具备智慧交互的能力。例如,Huawei Share可以突破设备的界限,将所有硬件的应用打通,多屏协同可以将PC键盘、鼠标“变成”手机的外设,大屏可以调用手机的通信功能,通过大屏进行视频通话等。

例如在在线教育的场景下,学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接入在线教育APP、通过电脑键盘和手机触控屏操作输入、通过智慧屏和AI音箱观看教师讲解过程并与教师进行互动,鸿蒙系统帮助将各种软硬件的优势整合到一起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在线教育方案。当然现在有很多终端厂商也可以通过APP实现跨设备的连接和调用,但 app 想在手机和电视等不同设备之间流转,就要做针对性的适配修改,而且消费者的体验更差、使用成本更高。未来华为自有产品与外延IoT均升级至鸿蒙操作系统后,协调作用将进一步展现。

目前绝大多数应用使用的是Java语言,但CPU只能理解汇编指令,因此需要一个虚拟机来充当“翻译”这个角色,这个过程称为编译。但是这种翻译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会给程序“添堵”,导致运行时变慢或卡顿。借助方舟编译器,鸿蒙将Java语言直接变成机器码,省去内置VM编译器,从而实现APP在各种终端上快速安装、启动和运行,这就是安卓APP可无缝迁移到鸿蒙系统的原因。某些诋毁鸿蒙的人说它是安卓的“套壳”,完全是没有理解其精髓。

最后来看安全性。正是由于鸿蒙系统微内核的代码量只有Linux宏内核的千分之一,因此其受攻击几率大幅降低,安全性比宏内核OS(例如安卓)更高。这是因为,分布式安全确保正确的人、用正确的设备、正确使用数据,当用户进行解锁、付款、登陆等行为时系统会主动拉出认证请求,并通过分布式技术可信互联能力,协同身份认证确保正确的人。有人会说,苹果IOS、iPad OS、Mac OS这些封闭系统的安全性也很高呀。这确实没错,但鸿蒙OS是开放系统,支持其他厂商产品,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开放性上远胜苹果。

图二:鸿蒙能实现万物互联

华为鸿蒙自主操作系统(华为鸿蒙系统引领万物互联)

来源:中金公司

鸿蒙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鸿蒙对华为、华为生态链两个方面来分析。

毫无疑问,华为鸿蒙生态的构建,首先将直接利好华为自身。鸿蒙之于华为的消费者业务,短期而言是救命稻草,长期而言则是战略转型的起点。即使2020年面对疫情及美国制裁的冲击,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同比仍增长3.34%,营收占比依旧保持在54.18%的高位,因而消费者业务的波动将对未来华为公司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21年一季度华为整体实现营收1500.57亿元,同比下滑16.92%,缺芯对消费者业务进而对公司整体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鸿蒙在短期内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救命稻草,一方面是可能将更多用户留存在华为手机及IoT硬件体系内部,延续生机,另一方面则可能推动华为手机 IoT业务的商业模式向软件服务收费转型。从长期来看,鸿蒙将推动华为加速实现从“硬件先进公司”转型为“软件先进公司”,随着鸿蒙承担起国产分布式操作系统的重任,未来华为势必会在数据库、编译器乃至编程语言等更多基础软件层面投入更多力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进程里一个至关重要的参与者。

至于华为生态链,我们从荣耀的出售理由就可以看出华为对生态链的负责态度,鸿蒙对于华为生态链的意义可以分为软件、硬件两方面分析。

首先,对于软件生态链,纯软件开发者转身鸿蒙的动力是不足的,因为不一定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还是会以Android做为第一战场。但随着纯软APP战场逐渐消停,软硬件结合的应用开发会迎来一个爆发期,更多懂软件开发、有创新想法的极客会在分布式的鸿蒙系统下将软件和硬件结合到一起,开发出许多基于边缘硬件的创新应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加入鸿蒙生态,适合做创新应用开发的场景将不断丰富,越早进入的创新应用开发者越有望享受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

对于硬件生态链,虽然国产手机厂商加入的动力恐怕不足,但多了一个选择,与安卓议价的空间也大了起来。鸿蒙在硬件生态链的意义更多体现在智能家居、智能座舱等方面。因为家电厂商现在都有很强的智能化需求,而他们普遍会面临“伪智能化”的窘境。如果采用传统安卓系统下各智能硬件在软件应用层的互联,其应用发现和连接成本非常高,而现在智能硬件接入分布式的鸿蒙系统后,用户可以通过下滑菜单栏的方式直接发现周围兼容鸿蒙系统的设备,使用外界设备就像使用本机手电筒一样便捷,用户使用智能硬件的操作步骤每简化一步,智能家居的用户数量、用户时长都会有质的提升。智能座舱方面就不用多说了,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华为与北汽、小康等合作伙伴的动作已经引发了高热度关注。总的来说,“中国制造 华为鸿蒙”的模式也将成为未来鸿蒙参与IoT时代核心操作系统竞争的有力助手。

鸿蒙的盈利模式

鸿蒙从与硬件的捆绑协同来看,类似于苹果;从免费开源的角度看,与安卓相像。苹果尽管不直接销售操作系统,但是它通过操作系统产生的增值收入超过了150亿美金;谷歌通过操作系统相关的增值业务收入和授权收入超过几十亿美金。

谷歌利用Android的盈利模式主要有:1、当移动用户通过其谷歌系应用程序和在线进行搜索时,Google会从所显示的广告中获利;2、通过对Android内置GMS,带来大量入口价值,如谷歌Play的付费应用,Google会从每笔交易中抽取30%的费用。

苹果也主要通过App Store的竞价广告和提成实现收入。一方面是通过推出竞价搜索广告业务实现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对应用程序销售额提成30%。

根据Sensor Tower的初步数据,全球消费者在这两个市场上的应用内购买、订阅和支出达近1110亿美元。与2019年应用商店产生的852亿美元的收入相比增长30.20%。其中,消费者在Google Play Store上的支出达到386亿美元。而根据此前的统计,2018年App Store 和本地 Android 应用商店的支出额中,中国占了近40%,所以,市场是够大的,就看鸿蒙能不能抢占了。

对标谷歌GMS,HMS是华为生态链的重要一环,是美国对华为执行实体清单后用来替代谷歌GMS打造的生态。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球集成HMS Core能力的应用已超过12万个,全球注册开发者超过230万,其中海外开发者30万,上架华为应用市场的海外应用数较2019年增长超过10倍,HMS生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根据华为2020年年报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华为全球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10亿,手机存量用户突破7.30亿。今年华为官方宣称的目标是在2021年年底,鸿蒙系统将覆盖3亿台设备,其中2亿台为华为设备,还有第三方IoT设备可达1亿台。

长期看,HMS生态有望成为华为未来收入的新引擎,实现收入大概率也是通过广告和APP销售额提成两种模式。前提是鸿蒙需要尽快达到市占率16%及以上,鸿蒙负责人王成录在2021年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6% 的市场占有量是一个分水岭,超过 16% 的生态基本就成功了。

受益企业

当然了,我们前面花较大篇幅介绍鸿蒙,并不是纯科普,具体还要落实到投资层面才是本文的目的。受益公司如表格所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公司主要分为应用程序类和开发相关类,目前鸿蒙生态方兴未艾,业绩兑现较为遥远,所以目前的行情仍以主题和预期的形式推进。其中具体的外包类公司不太可能参与后续分成,应用类公司要看后续鸿蒙起来之后自身的受欢迎程度。

(注:本文借鉴参考了国元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东吴证券、天风证券、华西证券等卖方机构,以及华为发布会、官网等资料)

表:73家华为鸿蒙生态合作伙伴和关联合作伙伴(不完全统计)

华为鸿蒙自主操作系统(华为鸿蒙系统引领万物互联)华为鸿蒙自主操作系统(华为鸿蒙系统引领万物互联)华为鸿蒙自主操作系统(华为鸿蒙系统引领万物互联)

(编辑:小股)

版权声明:股市动态分析除发布原创财经文章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版权声明:千度 发表于 2023年6月30日 18:48。
转载请注明:华为鸿蒙自主操作系统(华为鸿蒙系统引领万物互联) | 千度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