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仅存4首七绝,就有2首让人叹为观止,何以如此高质量?

咏柳 唐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而得。

《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古典诗词中,常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肢。

但贺知章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一开始就是“碧玉妆成一树高”,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贺知章的仅存4首七绝,就有2首让人叹为观止,何以如此高质量?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这首诗一二句描摹杨柳的外在形象,将杨柳比拟为美人刻画,先给读者留下很深刻鲜明的印象。三四句则进行细节的想象说明,把“细叶”想象为春风的剪裁,这也是从一二句的拟人形象进一步拓展而来。春风能剪裁柳叶呢?道理上不能,但内涵上似乎又有关联,这就是无理而妙的手法。所谓的“尖巧语,却非由雕琢而得”,即是对三四句手法的最好概括。

贺知章的仅存4首七绝,就有2首让人叹为观止,何以如此高质量?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唐 ·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诗解》:摹写久客之感,最为真切。《古唐诗合解》:此作一气浑成,不假雕琢,兴之偶至,举笔疾书者。

《对床夜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唐诗真趣编》:人皆知气象开展、音节洪亮为盛唐,不知盛唐中有如此淡瘦一种,却未尝不是高调。刘仲肩曰:朴实语,无限感慨。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贺知章的仅存4首七绝,就有2首让人叹为观止,何以如此高质量?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贺知章的仅存4首七绝,就有2首让人叹为观止,何以如此高质量?

回乡偶书二首 其二 唐 ·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归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

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

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贺知章的仅存4首七绝,就有2首让人叹为观止,何以如此高质量?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

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

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

贺知章的仅存4首七绝,就有2首让人叹为观止,何以如此高质量?

荅朝士 唐 · 贺知章

钑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注:朝士以知章吴越人,戏云:“南金复生中土。”知章赋诗云云。

这首诗其实算是调侃打油作品吧,是贺知章对朝中有人调侃他为江南吴越人回应而写的。虽是有戏作味道,但也不失为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

首句写海鲜佳肴,因为是吴越中人,江南水乡,自然是盛产蛤蜊。雕花精美的银盘来装蛤蜊,由此可读者一种鲜明的视觉印象,衬托物产的丰富与美味。次句则写镜湖中的莼菜莼菜已经成熟,正是可以采捞。莼菜也是江南特产,鲜美异常。

前二句都是写乡里美味,这是中土北方所没有的。这就是为三四句的反击和回应做了很好的伏笔铺垫。

贺知章的仅存4首七绝,就有2首让人叹为观止,何以如此高质量?

“乡曲近来佳此味”第三句进行总结并转折。点明前二句所写的正是我家乡近来美味,那么为何要来这么一句呢?第四句突兀翻转,“遮渠不道是吴儿”。我家乡有如此好吃的美味佳肴,随你们怎么说我是吴儿都没所谓了。说我江南乡下人又如何?我有好东西吃,你们没有。“遮渠”是尽他、随他、由他的意思。

本诗如果没有三四句这么翻转来写,会感觉很普通平常。但如此翻转手法,来反面印证家乡的美好,我以家乡人为荣,可以给读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既不直接反驳别人的嘲笑,不得罪人,又可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此诗的手法非常老道娴熟,值得借鉴学习。

#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头条创作挑战赛##原创诗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