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是什么的简称,“中特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中特估的含义,大多数人默认是指“估值很低的央企、国企”。我们就以这个为基础进行讨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短短两个星期后的今天,网上已经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中特估”高估了。

要知道,中特估这个概念,并不是诞生在股市最低的那个位置,而是央企已经小小涨过一段之后,才有人提出来。

一只股票,0.3PB严重低估,0.4PB就高估了?其实大部分买入中特估的人,还是把这当短线在做、当趋势在炒。总体而言,明显还是“一波流”的路数。因此“0.3PB低估,0.4PB高估”的思维也就很容易理解——因为上个星期没有涨,所以估值就不低了。

换句话说,所谓中特估,是短线交易者对上涨的一种解释,是趋势投资者为买入寻找的理由。

从估值的角度出发,“0.3PB低估,0.4PB高估”这种逻辑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是人类不可能达成的精确。0.3和0.4只相差33%,而低估到高估之间,中间还隔着一个“合理”,那意味着,人们对“合理估值”的掌握,可以精确到16.5%左右。这不可能。无论是证券投资,还是现实中的产业并购,没有人能精确到这种地步。

事实上,如果你能确定一家公司的合理估值在1PB到1.5PB之间,这已经非常恐怖了。

事实上,如果你能确定一家公司的合理估值在1PB到2PB之间,你已经能在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内,找到足够多的投资机会了。证券市场的估值波动,常常以十倍记。

一些所谓“中特估”的股票,当前的PB是0.3左右,而2015年的PB是3左右,2007年是5左右。我说的是港股,A股有些还更夸张。

“中特估”的合理估值应该是多少?每家公司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按照监管要求,我也不方便谈个股。就说个模糊的概念:

假设一家公司具备如下条件:

1、多年以来,ROE平均维持在9左右%,但个别年份有波动。

2、现金分红比例长年维持在“净利润的30%”,并且未来有提高的倾向(国资委要求)。

3、公司有一定的增长,长期增长率约等于GDP。

4、公司几乎没有破产的可能(大型央企,懂得都懂)。

这样一家ROE适中、分红率适中、增长率适中、生存能力变态的公司,合理估值应该是多少?

估值不是纯数学,没有标准答应。我个人认为,其合理估值至少不低于账面价值,即1PB。

上述4个条件,单拎出1、2、3来说,已经远远好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包括中国的,也包括全球的。或者反过来讲,大部分当前PB超过1的公司,都无法同时满足上述1、2、3。

而条件4的存在,理应让“合理估值”拔高一个层级,或者反过来讲,绝大部分当前PB超过1的民营企业,我们有多大把握说他们10年后依然存在?但那些套着所谓“中特估”概念的央企,能存活到10年后几乎是确定的。

为什么说合理估值不低于1PB,除了上面的“相对比较”之外,还有产业和金融两方面的考量。

先说产业,这方面很简单:实业并购中,你不太可能用远低于1PB的价格收购到ROE为9%且几乎没有破产风险的股权类资产。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项目有可能,越大的项目越不可能。

再说金融:9%的ROE意味着1PB基础上9%的长期回报率。由于是经营类的资产而非债券,它的回报率在各年之间会呈现出一种“不均匀”,但由于它破产的可能近乎为零,它的风险相比于其它股权类资产(比如民营企业,又比如某些私行信托的实体项目)又是极小的。

这样具有“不均匀”特性的资产,它的“合理估值”所对应的“潜在回报率”理应高于AA级债券,但又不应高出太多。毕竟它没有清零的可能。

央企的低估程度,是史无前例的;把估值当成概念来炒,也是史无前例的。证券市场还是充满了魔幻彩色

版权声明:千度导航 发表于 2023年6月22日 10:36。
转载请注明:中特估是什么的简称,“中特估”具体指的是什么? | 千度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