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择与志愿填报,一些值得关注的事项

现在是2023年6月,正值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前的时间节点。

我结合现如今的时代背景和一些阅历思考,总结了一些专业和行业选择方面的内容,主要包含下面几个部分:

1.兴趣的真相。

2.文明发展和政策环境的趋势。

3.行业固有属性的影响。

4..城市架构与专业好坏的关系。

5.一些杂七杂八但很重要的碎碎念。

我尝试梳理一些较为重要的注意事项和误区,它们可以形成多元的维度,帮助人们综合评价专业与行业的好坏。

我这里撰写的内容可能稍微宽泛一些,一些细节可能是在进入大学后需要注意的。

专业选择与志愿填报,一些值得关注的事项

这是个非常不好的现象。

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志向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分工细化的现代社会,如果对所学专业和工作岗位没有兴趣,感受不到意义,很容易陷入千篇一律学习工作带来的倦怠感中。

所以大部分国人在进入大学和步入社会后,很容易出现迷茫的状态,对自己身处的行业和工作岗位不满意,但又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最后,大部分人被迫在自己不满意的专业和行业中,度过大学时代乃至整个职场生涯,直到退休、肝不动或者被裁员为止,整个人生停留在幸福感很低的状态。

这也是国人不幸福,精神世界空虚,容易陷入内耗的重要原因之一,缺少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值得为之努力的兴趣和目标。

那么,既然大部分人没有感兴趣的专业和行业,前面所说的“自认为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意思呢?

做题家们可能会受家庭背景,心理状态的影响,将一些自己并不感冒的专业,误认为是“感兴趣的专业”或者“好专业”。

比较常见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对自己熟悉学科的倾向。

不少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会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基础学科有好感,但大部分人却对科学研究和文学探索并不感兴趣。

这是因为,这些基础学科在人们小时候就开始接触(学校教学、收听收看科普节目、游览科技馆等),人们会感到熟悉和亲切,其它专业一般都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

因为人会对熟悉的事物更有安全感,对变化未知存在本能的抵制情绪,再加上一些生动科普宣传的吸引,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人会对基础学科为代表的“更熟悉的专业”多几分青睐。

再加上很多高中会怂恿学生报考“过线就能上”的名校基础学科,结果就是很自然的了。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做题家直接填报了基础学科,也有一部分人服从调剂进这些基础学科后,一开始也没觉得这些基础学科有什么不好。

直到高年级甚至临近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人才发觉自己上了贼船,很多课程太难学不会,一根筋读研读博难毕业不说教职还不好拿,科研过程辛苦,出去找工作,除了工厂工地销售外几乎没地方接纳自己。

第二种是“付出与收获正相关”的心态。

这种心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因为在应试教育中,努力学习的付出程度大体与成绩正相关,对于涉事未深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这种“付出=收获”现象,视为社会的主要规律。

这会让很多做题家们对那些学习难度高,学习过程辛苦的专业更加青睐,做题家们坚信,我专业学习的这么辛苦,付出了这么多,进入社会后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然而现实中,这些学习难度高,学习过程辛苦的专业,偏偏就以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环境,土木,建筑,机械之类的传统理工科专业为主,它们大多是现在人们眼中的“天坑专业”。

这些专业的学生,既不能像热门专业那样,有更好的职业前程,也不能像一些清闲的文科专业那样,享受影视剧里呈现的美好大学生活。

等待这些专业学生的,要么是无尽的科研搬砖和博后千老,要么是工厂工地的宫酱生涯。

第三种是家庭环境影响下带来的认知局限性。

这一点大家很熟悉了,很多做题家的父母长辈,更加认同越老越吃香的道理,反对投机取巧的风气,并影响到做题家的成长过程。

于是,很多做题家会更青睐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行业和专业,这些面向实体行业的专业,大多也是以传统理工科的天坑专业为主。

相比之下,经济金融类专业在很多做题家的家庭中,容易被视为“奇技淫巧”,计算机、电子等热门产业,也容易被误认为为“修电脑的”、“鼓捣收音机的”。有的学生即使考了很高的分数,也没有选择名校的热门专业。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远离实体的第三产业和虚拟产业,对做题家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专业。

第四种是宏大叙事带来的自我感动。

做题家看到一些重情怀的宣传,容易陷入自我感动的状态,希望响应宣传号召,加入到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专业和行业中。

比如,看到了功勋科学家的辉煌一生,就毅然决然地加入到基础学科专业发光发热;看到大国宫酱的宣传,就树立了加入制造业弯道超车的理想。

至于等待做题家的,或者成为天坑专业课题组老板的压榨对象,或者成为制造业中的人口红利。

有些人只是在市中心写字楼的空调房里,惬意地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剪剪视频,就影响了一些不明事理的学生的一生。

上面列举的误区,也是老做题家们经历过的事情,很多人不希望后辈继续上当,走上了劝退的道路。

有些劝退言论的确“有失偏颇”和“不够客观”,但人们要尝试从中提炼有用的信息,至少当做一种有用的提示,这些言论的初衷真的是为大家好。

当然了,如果可以的话,请尽量寻找一些真正自己感兴趣、有理想志向从事的专业和行业,这可以让你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高涨,甚至进入工作后996都不嫌累。

前提是,这些专业和行业不太坑。

专业选择与志愿填报,一些值得关注的事项

所以说,电子、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即便短期内它们可能面临一定的困境,但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注定它们巨大的长期潜力。

人类目前仍要长期停留在信息时代,芯片、互联网相关的行业肯定会继续位于巅峰位置,暂时看不出彻底跌落神坛的迹象。

而在人类正在发展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深度星际探索等都踢到了铁板,进展缓慢难以应用,目前的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不会受到动摇。

只有AI的发展速度相对令人满意,但AI的发展也是由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的人才承担的,这反而是计算机类和软件类专业的新机会 。

即使计算机等专业目前处在困境之中,它们现在仍然胜过绝大部分的专业,瘦死的骆驼还是要比马大。

还有一种风口属于“政策风口”,就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实现的风口。

比如经济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各国习惯于大力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刺激生产和创造就业岗位。

这个阶段也是各国成为“基建狂魔”的阶段,建筑、土木、设计类行业和专业,因此成为风口。

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实例。

比如土地财政背景下,跻身风口赚的盆满钵满的房地产行业,以及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们。

再比如大力发展3G4G5G的大背景下,通信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等企业崛起,通信工程等专业吃到红利。

还有贸易摩擦和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大力发展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半导体和新能源成为了风口,从业者待遇丰厚,很多天坑专业的学生也有了赚快钱的机会。

这种风口的可持续性有国家和地方的支撑,也受国家和地方的偏好影响,如果国家认为应该“断奶”了,风口也就结束了。

另外,这种风口容易出现商品过剩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如果地方财政支持不住,风口就有消散的风险。

至于如何把握风口,预测是不容易的,不过赶上这些政策风口的尾巴,赚个首付钱还是能做到的。

所以我对“填报现在热门专业”的做法会乐观一些,像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这些现在的风口,有国家和地方的扶持,也有文明趋势的助力,存续期还是挺长的,过几年毕业后,风口应该还在。

另外,报现在的热门专业,担心毕业后吃不到风口,也总比报一些“21世纪的xx专业”并赌它未来成为风口,要保险一些。

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事业要求可能也没那么高,吃到个风口尾巴,攒够首付or全款的原始资本,维持城市中产的身份,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这就够了。

专业选择与志愿填报,一些值得关注的事项

这里我想到了三个主要的参考标准,这三个要素越明显,从业者的综合情况越好,相应的专业也更有可能成为热门专业。

第一个是员工的劳动付出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员工的工作经验具备不可替代性。

行业越倾向于技术密集型,这个条件越容易满足。

第二个是生产资料轻资产,也就是不需要在设备软件和原材料上花费太多资金。

行业越远离实体,这个条件越容易满足。

第三个是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品牌效应,市场规模和用户群体庞大,企业的品牌本身变现能力强,老板能吃到更多的肉,就不在乎给打工人分口汤喝。

行业越靠近消费者终端,这个条件越容易满足。

所以说,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热门行业和企业,都是偏向于技术密集型的,远离实体的,产品服务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行业。

比如,欧美有不少技术密集型的科技公司,待遇优厚的同时,工作强度也不算很累,员工幸福感比较高。

比如,互联网,芯片设计,金融等行业,无需砸重金购买昂贵的设备仪器,更加依赖员工的代码产出、电路设计、报告撰写和销售沟通,因而员工的待遇更高,企业也愿意支出更多的人力成本换取竞争力提升。

再比如,消费电子,互联网等行业,产品是手机电脑等消费品,或者APP游戏等用户直接使用的软件,这些行业的待遇也是比较高的。

相应的,计算机,电子,通信,经济,金融这些热门行业对口的专业,就会成为大学生和打工人眼中的“好专业”。

反之,越倾向于劳动密集型的,需要花大价钱买设备仪器的,产品属于原材料或者中间工业品的,收入待遇,发展前途,工作氛围,生活幸福感会更差,老板和上级也更容易压榨人。

工厂代表的实体行业,几乎囊括了上述的所有特点,对应的那些传统理工科专业,自然会成为大学生和打工人眼中的“天坑专业”。

即便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存在扶持加成,待遇明显提高,但在工作氛围,企业文化,生活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下,还是会导致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上面所说的情形,主要考虑的是市场因素。

还有一种从业者比较吃香的行业,就是可以调配和占据社会资源的行业,这些社会资源一般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

师医公,垄断央企国企,银行等泛体制内的从业者,就受这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金融行业也受到这一点的加持。

专业选择与志愿填报,一些值得关注的事项

基于这套城市发展的路径,可以推测出,各个行业和专业距离市中心和配套设施的远近:

城市最中心,一般是机关单位所在地,也就是公务员的主要活动区域。

在距离市中心几公里的范围内,则是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场,博物馆、科技馆,景区,银行,央企国企办公楼等。

事业单位、央企国企办公室人员的主要活动范围就在于此。

这些单位,或者是落实机关工作要求的延伸机构和外包公司,或者在生活中为泛体制内工作人员提供配套设施而存在。

上面描述的区域,是一座城市的市中心或者说核心区域,在这片区域工作生活,既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繁华,也能够感受到配套设施完善带来的便利和幸福感。

这也是泛体制内工作者的重要隐性福利和幸福感来源之一。

不过这不代表市中心就是完美的,市中心区域通常会存在设施老旧、人流复杂、房价过高的问题。

很多人会选择居住在城市郊区,然后每天往返市中心通勤工作,损耗也是非常大的。

在市中心的外围,大概距离市中心十几公里左右的地方,一般是一座城市的新城区和近郊,是写字楼较为集中的地方。

这里是互联网,电子等非实体行业的主要活动区域,是第三产业打工人聚集的主要地点。

这里和市中心的联系还算紧密,市中心会在原有线路的基础上,延伸出额外的公交地铁到近郊的新城区,方便互联网、电子、经济金融等第三产业打工人通勤和娱乐消遣。

由于这里距离市中心已经有一定距离,再加上聚集的打工人太多太拥挤,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开始不足,很多公交地铁线路也是起点站终点站附近。

大多数从业者基本就是日常加班、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睡城”现象特别明显,孩子上学,去医院看病会存在一些不方便,幸福感会有明显的下降。

当然了,在一些地产商的口中,这些地方会被描述成“真正的市中心”乃至“宇宙中心”,新城区的住宅价格会远高于大家的预期,甚至超过市中心的房价。

再往外,距离市中心几十公里的地方,一般是工厂和大型工地林立的地方,传统理工科从业者主要活动在这里。

这里一般是城市的远郊和远城区,已经接近城市的边缘,几乎没有城市的烟火气,往不好听了讲属于“鸟不拉屎”的地方,从业者的工作生活会变得特别封闭,孩子上学,看病医疗也很不方便。

再加上工厂工地恶劣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氛围,劝退也就不奇怪了。

再往外,就是农林牧渔地矿油等从业者的工作地点,这里严格来说已经不属于城市,只有一望无际的荒郊野岭,就算有钱也没处花。

比起生化环材等天坑专业,这些专业最大的梦想,是能够进入大家对“天坑专业”的讨论范围内,它们的存在感已经低到大家忘记了它们。

到此为止,基于城市架构和工作生活环境对专业好坏的影响,咱们心里也大概有数了。

专业选择与志愿填报,一些值得关注的事项

关于学校和专业的取舍,这是很多人需要面对的现实考虑。

热门的行业和专业,必然存在激烈竞争或者极高的门槛。

同样的高考或者考研能力,学生可能只够得到普通双一流学校的计算机或者金融专业,却有机会进入顶级大学的天坑专业。

绝大部分人必然会面对抉择,是选择好学校的天坑专业,还是选择差学校的热门专业。

这要看具体情况,有些人希望去互联网,电子等民营经济活跃的领域竞争卷王,这些领域更注重工作经历,专业知识和科班身份,专业优先级会更高一些。

有些人的目标则是定向选调,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垄断央企国企等,有一个名校的牌子更加重要。

学历出身不好是个很大的减分项,尽量确保自己拥有一本以上热门专业,双一流天坑专业以上的最高学历。

互联网大厂即便名校硕博也要好几轮面试PK,金融行业非常吃家庭背景和名校学历,名校打工人也大概率要从销售或者助理做起。

至于那些非名校的计算机和金融专业,抱歉,上面的岗位已经关门了。

所谓的“二三本计算机金融>>名校生化环材”,大家当笑话听就好。

后者完全可以进入那些专业要求宽松但是吃学历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的待遇往往并不差,虽然幸福感可能不高。

比如定向选调里写材料的岗位,大型半导体和新能源工厂,央企国企中需要下基层的工作等。

对于本科出身不好的学生来说,在顶级名校的天坑专业读研读博刷新学历,我认为是个还不错的选择,虽然会辛苦一些。

如果不幸或者不够努力,带着不好的学历背景毕业进入社会,这会大大增加未来事业进步的难度,但也不代表完全失去机会。

愿意一步步跳槽晋升,积极寻找跳板,普通学历的人最后还是能位于不错的企业,拥有不错的待遇的。

电竞比赛中的败者组队伍,需要多打很多场比赛,但败者组队伍夺冠也不是梦。

专业选择与志愿填报,一些值得关注的事项

就业兜底上,和工厂大量招收理工科毕业生类似,HR充当了文科毕业生“拯救者”的角色。

在绝大多数企业,HR一般是钱少事少的存在,但如果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的话,HR为代表的行政人员,发展天花板要高于理工科的工程师们。

而且HR可能是为数不多正常上下班的群体之一,只在少数紧要期存在加班任务,对于加班泛滥的国内来说,HR可能是很多专注家庭的打工人的“救星”。

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工厂同样会招揽大量文科生做职能类工作,工厂的职能人员,收入可能不算高,但要比工厂工程师的幸福感高得多。

我甚至见过文科生进工厂搞研发的,工厂对学历专业的要求真的挺松的。

版权声明:千度导航 发表于 2023年6月16日 23:49。
转载请注明:专业选择与志愿填报,一些值得关注的事项 | 千度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