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1947年夏季,四平战役即将展开。四平是东北广袤平原上的一个重镇,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在此之前,解放军已经在四平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斗,此次三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各支部队都是憋足了劲头,想要狠狠出一口气。

然而,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联军一纵的司令员万毅却接到总司的命令。总司要求万毅交出指挥员的职务,到后方新的岗位上任职。至于一纵新的司令员,则是早年在红军中打出赫赫威名,后又到苏联进修回来的李天佑。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俗话说,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任何一场战役之前,临时换掉一线作战部队的指挥员都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更何况是三战四平这么重要的战役?

按理说,林彪、罗荣桓等人不该如此冒失才对,究竟是什么理由,才让他们即使冒着风险,也要临阵换将?命令下来后,万毅又是什么反应?

临阵换将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次渡过松花江,配合南满地区的部队围攻国民党的第60军,最终以歼敌两千余人的胜利结束了松花江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东野一扫先前颓势,主动出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三下江南战役胜利推进的同时,东北的局面也在渐渐好转,各部队都站稳了脚跟,和东北的国民党军处于对峙的状态。战场形势拨云见雾,联军的总司令部也开始构思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在林彪看来,眼下联军的形势虽然比之前被国民党四处追赶要好很多,可是仍旧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民党占据了东北几乎全部的大城市,以这些城市为依托,沿着铁路线,他们进可攻退可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

为了争取战场主动权,早在今年三月,中央军委就在给总司的电报中指出:若想改变当前战场被动挨打的状态,应尽早拿下四平。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四平是吉林省西南部的一个城市,东北中部平原,是中长铁路的隘口,而且只要拿下了四平,长春的侧翼就会充分暴露在解放军的面前。可以说,无论是从局部的战略价值来看,还是从整个东北大局上来看,四平都是一处关键的地点。

解放军这边能够意识到四平的重要性,国民党那边当然也不会忽视。事实上,在解放战争还未开始之前,四平本就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手中。

后来为了争取国共和平谈判,四平守军主动放弃了周边区域,这才导致国民党调集重兵围住四平。战争开始之初,东北军区尚未建立完整,为了大局考虑,东北民主联军只能放弃四平。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弃城之后,东北民主联军在1946年下半年又尝试过夺回四平,可是最终因兵力不足,火力太弱等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现在,联军刚刚取得了三下江南战役的胜利,林彪决定一鼓作气,挥师南下,三战四平。

此前的两战四平,效果都不能尽如人意,因此在这第三战上,总司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力气,做足准备。这个时候,为了大局着想,林彪同罗荣桓及东北局几人商议之后,决定换掉此次进攻主力,也就是将一纵的主帅万毅换下,让李天佑去一纵担任司令员。

5月11日,一纵司令员万毅正在指挥部和政委周赤萍商讨作战方案,突然一封紧急电报送到了他的面前。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接过电报前,万毅还以为总司是将主攻四平的任务交给了他们一纵,因此十分高兴。可等他看完电报后,万毅却满脸委屈,总司确实是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了他们,但是万毅自己却要被换走。

周赤萍看出了搭档的脸色不对,他急忙拿过电报,仔细阅读起来。可这一看,连他一时也有些懵,不太能理解总司的做法。

万毅脸色阴晴不定,良久,他轻轻拍了下桌子,对政委说:“老周,这件事先别在部队里说,四平战役马上就要展开,不能影响到战士们。我去趟总司,找林总问问清楚。”

见万毅这样,周赤萍有些担心,他问:“要不要我陪你一起去?”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万毅摇了摇头,说道:“不行,你得留在这里,上面把主攻的任务交给咱一纵,是对咱们的信任,咱可得好好表现。我不在这里的时候,你要把工作都做好,攻坚、侦察、训练,哪一块都不能落下。”

交代完这些事,万毅便招呼他的警卫员一起,骑上军马,朝着几十公里外的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赶去。

坚持

在去司令部的路上,万毅的心里十分复杂。其实他很明白,总司既然下达了命令,事实就已经成了定局,否则人人都要在任命上与上级抗衡,那这个队伍还怎么带?为什么要去总司,万毅的心里其实也不知道答案。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如果我们翻开万毅的履历,就能理解万毅此时的心情。他出身东北,东北陆军教导队毕业,19岁时,他就已经是张学良的少尉副官了。

张学良“少帅”的身份在东北军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万毅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张学良的心腹,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假以时日,万毅必是东北军中的一员大将。

但是,身为东北军少尉的万毅,怎么又在后来加入了共产党呢?原来,“九一八”事变以后,看着东北千里的沃土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拱手送给日军,万毅的心里十分悲痛。恰逢后来西安事变,万毅此时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并对中共共同抗日的革命主张深表同意。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1937年初,万毅因拒绝向红军进攻(此时的他已经是中校军衔,亦是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而被捕入狱。

万毅被捕后,张学良还因此事向戴笠致电,希望他可以放了万毅,但被戴笠搪塞过去。抗战爆发后,万毅重新回归东北军,先后参加了江阴战役、南京保卫战。

1938年,在一路溃退的国民党军中,万毅开始怀疑起了自己所信仰的三民主义。3月,经组织联系,万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不公开身份,仍旧留在国军的序列中。

直到1942年蒋介石再次下令逮捕万毅,并将他立即处决时,万毅才在地下党的帮助下逃离监狱,并正式加入到八路军中。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自1942年之后,万毅便一直担任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的副司令员,是罗荣桓的直系下属。中共七大期间,万毅还被特批为中央候补委员。抗战胜利后,罗荣桓率领山东数十万八路军进入东北,作为一名出生在东北的人,万毅自然也在队伍之中。

到达东北不久后,万毅便一直在一线作战。他本就是东北人,还曾是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打起仗来自然不含糊。

也正是因为万毅出色的军事素质,林彪才会放心把一纵这支绝对的主力部队交到他的手里。可万毅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会被别人代替。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到了总司令部,万毅径直找到了罗荣桓。毕竟是自己的老下属,罗荣桓一见到万毅,就立刻明白他是为什么而来。只见罗荣桓点上一根烟,先给万毅倒了一杯热水,问他:“怎么,不愿意到松江军区去?”

面对罗荣桓的问题,万毅无法开口,他清楚自己现在是在违抗命令,所以只能沉默。此时,刚好还有其他几位纵队的首长也在总司,见万毅闹别扭,他们纷纷来开导他。

听着这些劝解,万毅有些涨红了脸,问道:“首长,我又没有犯错,为什么要撤掉我的司令员职位?我哪里不如····”

万毅差点脱口而出李天佑的名字,可是又觉得这样不好,因此只好硬生生憋了回去。可是罗荣桓哪里能不明白他的心思?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他说:“不是撤掉你的司令员职位,让你到松江军区,不还是司令员吗?你也没有犯错,只是总司的命令自然有总司的考虑,这不是谁不如谁的问题。”

万毅的心里仍是感到憋屈,罗荣桓也觉得万毅这样为了全国大局能够果断放弃在国民党那边的高官厚禄,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共产党的人,在大战之前将他调到后方去,也确实有点伤害他的感情。

于是万毅被安排在司令部住了一天,第二天,总司宣布了新的命令,调李天佑任一纵司令员,万毅也继续留在一纵,给李天佑当政委。

如此处理,万毅终于露出了笑脸。虽然司令员的职务是没有了,但能够继续留在一纵,继续在前方打仗,万毅便心满意足。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回去一纵的路上,万毅策马狂奔,一扫之前的阴霾。就在他赶回一纵时,一纵新的司令员李天佑恰好也刚刚赶到,两人互相敬了个军礼,一同走进一纵的指挥部。

猛虎将军

如果说,彭德怀、林彪、粟裕等人是运筹帷幄的顶级帅才的话,那么李天佑就是在战场上一往无前的顶级将才。李天佑是广西桂林人,15岁就在白色起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且在如此幼小的年纪,他便已经是起义军中的排长了。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李天佑第一次打出威名,是在1930年的梅花村战斗中。此时的李天佑已经是特务连连长了,面对国民党军四个团的围攻,他带领全连人顶着敌人的炮火进行反冲击,并成功夺取了制高点,掩护了大部队的撤退。

战斗中,李天佑身先士卒,第一个冲上去与敌人拼刺刀,事后还被邓小平称赞为“小老虎连长”

李天佑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善于在战斗中学习,总结经验。因此还不满20岁,他便已经是红军的师长了。而且在所有的红军师长中,李天佑也是最能打的那一批。长征途中,彭德怀数次将断后的重任交给李天佑,就是相信他不管面对多少敌人的围攻,都能完成任务。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第一批奔赴山西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李天佑参加了林彪指挥的平型关战役,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只可惜后来在一次战役中,李天佑负伤一直未能痊愈。毛主席知道后,把李天佑从山西调回了延安养伤,可在延安也一直不见好转,最后只能将他送往苏联就医。

在苏联治好伤之后,李天佑并没有马上回到国内,而是进入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来的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在伏龙芝学习的时候恰好和李天佑是同班同学。

本身在红军中就已经是身经百战的师长,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系统接受了战争理论的培训,李天佑回国之后被任命为一纵的司令员的确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同在伏龙芝学习的刘亚楼,同样年纪轻轻,但是他已经是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参谋长了。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让李天佑接替万毅,除了能力上的考量外,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解放军还缺乏城市攻坚战的经验。毕竟在这之前,解放军一直是以游击、野外围歼的方式作战。

因此,林彪让李天佑去一纵,更看重的是他在苏联学习的城市攻坚及巷战经验。毕竟在二次大战中,苏军与德军在城市中反复争夺,来回易手,若论城市作战的经验,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一只部队能够比得上苏军。

到了一纵之后,李天佑也没让林彪失望。他本就极具军事能力和个人魅力,很快便完成了对一纵的掌握。在他的指挥下,一纵在四平战役中共歼敌一万多人,占领了四平一大半地方。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虽然最后因敌人的援军来到太快,攻入四平的部队不得不撤退。但是李天佑在三战四平之后总结了一套攻坚战术,有效填补了解放军在城市攻坚方面经验的不足。林彪获悉后十分高兴,并迅速在全军中推广。

此次换将,直到三大战役结束之后,李天佑一直都是一纵的司令员。而一纵也是作为东野最强的战力,数次战役中都被当作主力使用。有意思的是,因为一纵实力太强,在锦州战役前后,林彪始终把一纵放在预备队的位置上。

塔山守备,锦州攻坚,防御廖耀湘,任何一个地方除了问题,一纵都要上去填补空缺。可因为其他部队发挥出色,直到辽沈战役前期阶段打完,一纵也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

李天佑出国6年,47年回来便顶替万毅成一纵司令,万:我哪不如他

当然,辽沈战役中的“遗憾”,李天佑在平津战役中算是找补了回来。他率领的一纵作为天津战役的主力之一,仅用不到三十个小时,就彻底攻陷了天津,并最终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而万毅,在一纵担任政委一段时间后,他就去了新成立的5纵担任司令员,并且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5纵带成了一支能打硬仗、恶仗的主力部队。而三战四平之前的一次换将行动,也充分证明了林彪用将的眼光之准,这也是为何东北能够率先解放的原因所在。

对于让李天佑来担任一纵司令员的决定,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