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资讯 2年前 (2022) 千度导航
1,340 0 0

1983年的9月26日,全世界“侥幸”躲过了一场核战灾难。当天凌晨,莫斯科一个核弹发射基地的雷达显示屏上,突然出现了美国核导弹的警告提醒,这让当时正在莫斯科基地值班的苏联中校——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感到非常惊讶。但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他却没有将该事件向上级报告。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彼得罗夫会选择“隐瞒”呢?

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

1983年的9月26日凌晨,位于莫斯科附近的一个苏联核导弹发射井中,当时彼得罗夫中校在雷达屏幕上,看到了几枚导弹正从美国方向飞速的朝苏联飞来,而雷达系统显示这并不是普通的导弹袭击,而是核导弹。这让他十分的惊讶,也十分的疑惑,美国的核弹,居然会就这样明目张胆的攻击苏联的首都。

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核导弹

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彼得罗夫收到这一报警信号,是需要立刻向上级反馈,经过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准许后,即刻便对美国进行核反击。但彼得罗夫拿捏不定,因为雷达屏幕上只有5枚核弹,而按照美国或者苏联的惯例,一旦决定发动核战争,肯定是倾巢出动,将所有的核武器全部砸向对方,以确保全面的摧毁,而这区区五枚核导弹,并不足以将偌大的苏联彻底摧毁,一旦苏联方面进行二次核反击,便会彻底将美国摧毁,所以美国发射这五枚导弹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雷达显示

这顿时让彼得罗夫陷入了沉思,因为在当时苏联雷达系统预判的美国核弹袭击苏联大约是需要28分钟的,所以他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去做处理,而彼得罗夫一旦判断失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但是彼得也不能仅仅通过屏幕上只有五枚导弹,就能够认定这不是美国方面发射的,因为在八十年代初期,美苏两国的对抗达到了巅峰,不仅仅在阿富汗,以及两伊战场的背后能够看到美苏两国的影子,正面也时常可见美苏之间的“对决”。

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导弹对决

早在1980年,美国总统里根为了对抗苏联,在冷战中获得优势,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发展一系列太空武器,目的皆在阻止苏联方面的军事扩张,而苏联也不甘示弱的在次年举行了代号为“西方-1981的军事演习”,这场规模宏大的演习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演习,苏联以欧洲的北约盟国为假想敌,联合华约组织,进行了上百次的核导弹试射,也让欧洲国家十分的担忧苏联的军事力量,所以当时,美苏双方的核弹头都是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稍有不慎,双方就可能剑拔弩张,互相发射核导弹,演变成一场全新的世界大战。

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星球大战”计划

而在1983年,双方更是有着直接交火的可能性,在美军演习过程中,苏联方面所有的雷达系统和防空系统都进入了一级戒备,以防止美方的突然袭击。再加上几周前苏联方面击落了韩国客机,并在联合国一票否决的美国方面对于该次空难事故的索赔议案,更是让美苏双方的关系降到了冰点。而彼得罗夫之所以如此的紧张,也正是因为此事。

1983年的9月1日,一架来自韩国的大韩航空007号客机,在飞过苏联堪察加半岛上空时,被苏联发射的导弹所击落,当时飞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269人全部遇难,这也是二十世纪最具有争议性的空难之一。这场事故顿时震惊了世界,尤其是美国,当客机被苏联击落的第二天,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还专门发表了电视讲话,谴责苏联的行为是破坏世界和平,无异于恐怖分子的行径,由于当时美国和苏联也正在试图缓和冷战之中意识形态对立的关系,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裁军计划,而苏联击落民航客机这当头一棒,也引起了美国在内的诸多西方国家的猜忌。

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大韩航空007号客机被击落

很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要求苏联方面拿出说法,并且赔偿相应的损失,但是苏联方面的态度很强硬,概不配合西方国家的调查,坚决的咬定自己击落的是美军的军机,并且罕见的动用了自己在联合国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大航航空007班机事件所提出的议案。苏联如此强硬的态度也让美国等国十分的不满,于是立刻在和苏联接壤的北极地区附近海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模拟核导弹的进攻,这让当时的世界各国都陷入了一阵恐慌之中。

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美国军事演习

因此在这些大背景的柔和下,彼得罗夫中校也无法准确的做出判断,这究竟是误判,还是美国的确是想要进攻苏联,因为此刻除了在他所在的基地检测到了美国的“核弹袭击”,其他陆军的地面雷达和各种防空系统都显示一切正常,并没有发现异常的举动,所以这更加的让彼得罗夫疑惑。

但无论如何,彼得罗夫中校作为当天值班的领导,都必须去做出一个判断,一方面,如果他不去上报,而是当做一场故障去处理,一旦攻击是真的,他就是板上钉钉的国家罪人,但另一方面,如果确实是系统故障,美国根本没有对苏联发射核弹,而苏联却已经做出了战略反击,那么毫无疑问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率先对美国和北约盟国使用核武器,会在国际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也很可能让全世界上空都四处飞散着核弹,因为在冷战时期,克里姆林宫和白宫都是神经高度紧张的,最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彼得罗夫中校做出了决定,他拿起了电话告诉自己的部下,这是一次系统的失误,是错误的警报,不需要向上级汇报。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切都正常,莫斯科也没有遭受核打击。就像彼得罗夫中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那样,“23分钟过去了,我意识到什么都没发生。要是真的有导弹来攻击的话,我肯定早该知道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彼得罗夫中校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他阻止了一场核大战。可以说彼得罗夫中校自己顶着巨大的压力,将这一次的堪称人类历史上距离核战争最近的危机成功的化解了。

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彼得罗夫接受采访

但这样一个“拯救”了全人类的“英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嘉奖。反而因为那天晚上而受到了批评,以当晚的值班日记有误,而受到了处罚。此后的十几年,他也没有为自己辩解。据彼得罗夫中校所说,“我觉得,要是承认我们的系统出现了那样的失误,是苏联军队的耻辱。”

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而在后来苏联解体后,随着各方面的资料公开和解密,彼得罗夫的事迹也广为流传,他获得了诸多国际上的荣誉称号,并且一些纪录片还将彼得罗夫描绘成了英雄人物。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英雄。“我不过是在干我的工作。不过,很幸运,那天晚上是我值班”。尽管他当时的做法在苏联内部有着争议性,但他也的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导条约》等一系列的国际公约的约束下,现在战争中爆发核战争的概率也越来越小,人类也深知核战争的恐怖,就如同爱因斯坦说说的那样,“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但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一定是木棒和石头。”

版权声明:千度导航 发表于 2022年5月21日 18:42。
转载请注明:1983年9月26日彼得罗夫事件(彼得罗夫1983事件) | 千度百科

相关文章